- 首页 / 伟德网页版下载安装官网 / 最新成果
-
李国娟 赵倩:延安作风是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力量源泉
2025/7/24 10:29:56 点击量:1290
-

“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,关系人心向背,关系党的生死存亡。”延安作风雄辩地说明:作风正则人心齐,人心齐则事业兴。延安时期作风建设中所锻造的以“理论联系实际、密切联系群众、批评与自我批评”为核心的“延安作风”,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,更是在新征程上实现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力量源泉。
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。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阶段。面对内忧外患、生存发展的严峻考验,党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作风建设,不仅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,更留下了永放光芒的宝贵经验——“延安作风”。“延安作风”的核心就是通过持之以恒、切中要害的作风建设,实现并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。
一场从思想到行动的深刻革命
延安时期的作风建设并非空洞的口号,而是一场触及灵魂、改变行为的深刻革命,其核心举措包括:
通过理论武装与思想整风确立优良作风。延安整风运动是延安作风建设的标志性事件。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,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,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。通过系统学习马列主义著作、党的文件,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,彻底清算教条主义、经验主义等脱离实际、脱离群众的错误思想根源,使全党深刻认识到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的重要性,实事求是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。毛泽东发表《为人民服务》《纪念白求恩》等著作,将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,内化为每个党员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。
反对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,进一步祛除作风问题顽疾。实行精兵简政,裁减冗员,简化机构,提高效率,减轻人民负担,直接回应了群众对“衙门作风”的厌恶。大力提倡调查研究,先后发布《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》《中央书记处关于检查调查研究决定执行程度的通知》等,明确指出“调查研究决定是反对主观主义的重要指示”。毛泽东还在《〈农村调查〉的序言和跋》中系统阐述了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步骤,要求党员干部“放下臭架子,甘当小学生”,拜群众为师。反对空话套话、装腔作势的文风,提倡新鲜活泼、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,使党的宣传和文件更易于被群众理解和接受。
不断丰富作风建设实践载体,密切联系群众见行见效。以大生产运动(如南泥湾垦荒)等厚植党群、干群情感。面对经济封锁,党号召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,毛泽东、朱德等领导人带头参加劳动,党政军民学共同投入生产,不仅克服了物质困难,更在共同劳动中加深了与群众的感情。以“三三制”政权等畅通民意表达。在抗日民主政权中,共产党员、党外进步分子、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。这不仅是统一战线政策,更是尊重民意、倾听不同声音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现,增强了政权的包容性和代表性。不仅如此,延安时期还通过参议会、群众团体、信访接待等方式,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批评,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;以切实改善民生赢得民心支持。延安时期要求党员干部认真研究群众的“耕牛、农具、种子、肥料……合作社、变工队、运输队、纺织业、畜牧业、盐业等等重要问题”,关心群众疾苦,切实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。例如,推广卫生运动、开展识字扫盲等。
以艰苦奋斗与廉洁自律的作风建设,塑造新型政党形象。延安时期,党内上下倡导勤俭节约,在极端困难条件下,党员干部带头节衣缩食,毛泽东穿补丁衣服、周恩来纺线等故事广为流传。延安时期还制定了严格的纪律规定,对贪污腐化、以权谋私、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,以严明的纪律为优良作风提供坚强保障,进而树立了清廉朴素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新型政党形象。
优良作风塑造了崭新的政党形象
毛泽东同志曾指出:“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,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。……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。”延安作风建设的系列实践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社会效应。群众真切感受到共产党是真心实意为大家谋利益的,“只见公仆不见官”成为延安的真实写照。“延安作风”为党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与支持。“母亲叫儿打东洋,妻子送郎上战场”,人民踊跃参军支前,成为革命事业最坚实的靠山。美国记者斯诺在《西行漫记》中对此有生动描述。通过整风和生产实践,培养了一大批理论联系实际、密切联系群众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秀干部,为革命和建设储备了骨干力量。作风建设不仅锻造了高素质的干部队伍,更为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延安的优良作风塑造了崭新的政党形象,与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、官僚、脱离群众形成鲜明对比,延安成为进步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“圣地”。
可以说,“延安作风”打败“西安作风”的关键就在于:通过一场深刻而全面的作风建设革命,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成功地将自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,赢得了民心,凝聚了力量。思想统一、作风优良、团结一致的党,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,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,领导人民走向胜利。
密切党群关系是永恒课题
经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与自我革命,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强有力,但党内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之风仍较突出,部分党员干部缺乏担当,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,延安时期以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成功经验,为我们今天加强作风建设、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。
加强作风建设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重要法宝,必须持续用力、久久为功。密切党群关系是永恒的课题,必须常抓不懈。脱离群众的危险长期存在,官僚主义、形式主义、享乐主义、奢靡之风等顽疾具有反复性,必须始终保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政治清醒。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人民至上。作风建设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,把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根本宗旨落实到制定政策、推动工作、检验成效的全过程。任何决策和行动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、赞成不赞成、高兴不高兴、答应不答应为根本标准,须臾不得偏离。作风建设的关键在于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。作风建设不能空对空,必须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。要让群众从作风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领导干部带头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。必须坚持以上率下,发挥“关键少数”的示范引领作用,积极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,为密切党群、干群关系提供丰厚土壤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,关系人心向背,关系党的生死存亡。”延安作风历史地证实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论断,同时也雄辩地说明:作风正则人心齐,人心齐则事业兴。延安时期作风建设中所锻造的以“理论联系实际、密切联系群众、批评与自我批评”为核心的“延安作风”,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,更是在新征程上实现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力量源泉。
(作者分别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博导、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;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分中心研究员)
- 来源: 编辑人:
- 关键词:
- 相关导读:

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